2024年2月17日傍晚20点,中国农历甲辰龙龙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大年初八),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隆重开幕,港澳代表团首秀参加十四冬。 作为历届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十四冬实现了多个“第一次”,集中全面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成果。更多地区和人群的参与,让本届冬运会成为一届真正的“全国”冬运会。 多个代表团上演冬运会首秀 本届冬运会竞技比赛设8个大项、176个小项,共有来自35个代表团的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十四冬首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允许一定条件下联合培养运动员,充分调动了各地区发展冰雪运动的积极性。 十四冬代表团规模创历史新高,不少项目刷新参赛人数,还有多个代表团上演全国冬运会“首秀”。首次参赛的代表团中,多为来自南方、西部的队伍,这些地区通过跨界跨项选材和交流、联合培养等方式,在竞技冰雪和普及度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展。 澳门代表团进场的瞬间 山西代表团首次参赛就有135名运动员进入决赛阶段,开幕式前的比赛中已有九金入账。同样首次参赛的重庆、贵州、西藏代表团,开幕式前也已分获三金,分别来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和高山滑雪项目。 首设群众项目扩大参与人群 十四冬不仅是运动员竞技的舞台,还在设项方面与夏季全国运动会看齐,首次设立群众项目。热爱冰雪运动的普通百姓,也第一次踏上了全国冬运会的赛场。 2024年1月13日至14日,本届冬运会群众组比赛在呼和浩特东河冰场举行。比赛设速度滑冰、越野滑雪两个项目,共产生4枚金牌。来自全国21个代表团的近400名冰雪爱好者欢聚一堂,其中既有八九岁的“冰娃”,也有花甲之年的老将。比赛结束后,该场馆免费向当地市民开放,每天都有约1万名群众来此进行冰雪健身,真正做到了“冬运惠民”。 此外,十四冬设项还首次全面对标2026年冬奥会,其中已进行的雪车、雪橇、滑雪登山均是首次亮相全国冬运会。同时,还有多个竞技项目设置了青年组。此举不仅为更多运动员提供了练兵机会,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冰雪的国际竞争力,也让冰雪健儿们有了更多锻炼、展示的平台。 相关链接:“十四冬”今晚8点举行开幕式!赛场内外有这些首都学子身影 2024年2月17日至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将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今晚8点,开幕式将在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滑馆举行。 作为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冬季项目全国性重大体育赛事,“十四冬”与往届冬运会有啥不一样呢?本届冬运会又有哪些令人惊喜的北京“元素”呢?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看吧!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曾担任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他表示,开幕式精彩纷呈,非常体现举办地文化特色。其中,草原、雪原、星空融入舞台,盅碗舞、安代舞、搏克、马头琴等代表内蒙古文化特色的节目也将逐一亮相,点火仪式更是科技含量十足,值得期待。同时,赛事中,无论是场上比赛还是场下服务,都有不少北京“元素”加入,令人眼前一亮。 对标国际赛事部分项目在北京延庆举办。据了解,本届冬运会相比以往主要有几大特点。 设项对标米兰冬奥会。“十四冬”比赛项目设滑冰、滑雪、冬季两项、冰壶、冰球、雪车、雪橇、滑雪登山8个大项、16个分项、176个小项,全面对标2026年米兰冬奥会。其中,滑雪登山项目就是首次亮相全国冬季运动会。 组队模式有变化。“十四冬”的参赛队伍第一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开展冰雪运动较晚的四川、贵州、香港、澳门等地,也将在全国冬运会的赛场上展现风采。 首次设置群众比赛。“十四冬”首次设置群众比赛项目,包括速度滑冰和越野滑雪两个大项,共有来自全国21个代表团的400多人参加。1月14日,经过两天的角逐,“十四冬”群众比赛项目圆满结束,吉林省代表队包揽两项雪上项目冠军,河北省代表队获得两项冰上项目冠军。 77枚金牌开幕前产生。自2023年7月13日开启首场比赛以来,“十四冬”已有冰球、雪车、雪橇、速度滑冰(公开组)、北欧两项等比赛精彩收官。2月17日“十四冬”开幕前共产生77枚金牌。 多个项目异地举办。“十四冬”比赛场馆场地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呼和浩特以及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的7个赛场。其中,内蒙古不具备办赛条件的雪车、雪橇、北欧两项等项目,由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和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异地举办。 “十四冬”创多项之最。预计将有3700余名运动员参加“十四冬”各项赛事,这也将是历届全国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 青年挑大梁,北京代表团冬运会斩获佳绩 此外,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花样滑冰青年组比赛中,北京代表团运动员包揽全部三个项目金牌,女单“小花”们更是包揽前四名,该项目组别共夺得3金2银2铜。 其中,今年3月才满14岁的王一涵和14岁的高诗棋分获前两名,另两名北京选手李若瑭、许琬笛获得季军和第四名。在男子单人滑和冰舞比赛中,北京运动员也有出色表现。其中,19岁的陈昱东一举夺金。另一位北京选手赵启涵在短节目仅排名第六位的情况下,凭借自由滑的出色发挥“逆袭”获得一枚铜牌。冰舞比赛中,北京代表团的李宣潼/王新康和吉林代表团与北京市联合培养的运动员林宇飞/高子健,分别获得前两名。 在短道速滑(青年组)比赛中,延庆选手、正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大一的何一鸣在男子1000米比赛中取得第六名,成为“十四冬”决赛阶段比赛中的唯一一位非专业选手。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运动会,就是来体验一下,跟高手们过过招儿。”何一鸣说。即便知道自己的水平与其他选手有差距,但是一步一步滑入“十四冬”决赛,他对自己的期待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业余选手,何一鸣对短道速滑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2023年高考结束后,他便开始加紧训练备战比赛。对他来说,成绩不仅是荣誉,更是认同和鼓励,激励着他继续在冰雪生涯中勇毅前行。 靳子悠是北京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他在滑雪运动中坚持数年,通过刻苦训练与积极备赛,在2023~2024赛季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暨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资格赛中,获得青年组大回转项目第六名,回转项目第三名,从而顺利进入到了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的决赛。 昌平区兴寿学校冰雪校队运动员李馨怡和赵嘉煦两名运动员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群众越野滑雪团体比赛项目,最终取得越野滑雪比赛女子团体第五名和越野滑雪比赛男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场下更精彩,首都高校志愿者“小雪团儿”勇担重任 场上青春飞扬,场下更显风采。北京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深化推进京蒙共青团对口协作,共选派33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所首都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分赴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赛区、赤峰赛区参与“十四冬”志愿服务。 1月16日至26日,首批11名青年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十四冬”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比赛的志愿服务。在10天低温严寒的考验下,他们在媒体功能区运行、场地器械服务、开幕式引导等5个岗位为来自全国的运动员、媒体记者等提供了专业、细致、暖心的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1000小时。 此次,北京理工大学延河之星志愿者总队选派5人志愿者团队赴内蒙古赤峰喀喇沁赛区参与志愿服务。来自宇航学院23级研究生志愿者于阅,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赛事服务领域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前院引导和坐席区观众的引导。在“十四冬”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她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积累了志愿服务的工作经验。“我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共同助力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圆满完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来自化学与化工学院22级硕士生志愿者梁丽莎充分发挥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工作经验,尽快融入“十四冬小雪团儿”队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展示北京志愿者良好的服务风貌。 为进一步引领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奉献京蒙协作实践,助力北京、内蒙古两地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本次跨省志愿协作期间,北京团市委、市志联精心筹划,密切对接内蒙古自治区团委,从冬奥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的优秀志愿者中遴选,到通过行前培训、通识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维度训练提升;从上岗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凝聚最火热的青春力量,到开展“京蒙共青团对口协作”主题交流活动,共绘冰雪志愿新篇章,北京志愿服务的“最美微笑”再次点亮这场青春燃情的冰雪之约。 (陈龙狮、孙铭、李桂光) 责任编辑:陈龙狮 |